关于申报2018年度天水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的公示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8-08 09:10
点击: 属于:通知公告
我单位拟推荐天水市麦积区畜牧兽医局《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高纤膳食联合肠道康复护理对卒中患者便秘的应用研究》项目、甘肃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用于食品生产中的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项目、《果酱专用变性淀粉》项目申报2018年度天水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现就各申报单位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8年8月8日至2018年8月17日,共7天。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果对公示内容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并附相关证明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天水市麦积区总工会
2018年8月8日
天水市麦积区畜牧兽医局
一、项目名称
《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
二、主持人及主要完成人
主持人:辛鹏程;主要完成人:余成蛟、黄建华、陈再军、缑文斌、董爱云、刘永、赵小菊、凌宽孝、巩小强、文江东、闫文慧、岳燕、李海龙。
辛鹏程:第一完成人,负责设计课题,制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负责资料收集、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的撰写,参与课题总结。在项目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余成蛟:主要完成人,指导制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参与资料收集、审定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参与课题总结。在项目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
黄建华:主要完成人,负责资料收集、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的撰写,参与课题总结,在项目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
三、主要创新点
1、探索出“三分离一净化”、种养结合、垫料养殖、复合生物滤池处理、有机肥加工等五种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模式。
2、在麦积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治理工作中,采用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3、将探索出的五种粪污无害化处理模式在我区示范推广,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使我区养殖场粪污处理全部达到无害化,符合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
四、发表技术论文
在《甘肃畜牧兽医》杂志发表技术论文4篇,《麦积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麦积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几点做法》、《麦积区养殖业环境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麦积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项目名称
《高纤膳食联合肠道康复护理对卒中患者便秘的应用研究》
二、完成单位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主持人及主要完成人
主持人:汪莹
主要完成人:缑丽霞 李梅梅 葛近峰 蒲勤 张娟娟
汪 莹:第一完成人,负责课题设计、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负责资料收集、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的撰写、参与课题总结。在项目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缑丽霞:主要完成人,指导课题设计、制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负责资料收集、审定及撰写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参与课题总结。在项目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
李梅梅:病例会诊,制定个性化的高纤膳食方,指导应用并资料汇总,参与课题总结。在项目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
四、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1.高纤维膳食是通过饮食来达到治疗便秘的一种有效而健康的方法,利用膳食纤维在胃肠道中不能被消化吸收,且能增加胃内食物的体积及饱足感;又能促进胃肠蠕动,舒解便秘的特性。
2.肠道康复护理针对脑卒中患者排便机制发生障碍的原因而采取的恢复性肠道护理措施,训练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身排便时间、体位和排便方式,不随意使用缓泻药及灌肠等方法,使患者形成规律的大便习惯。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帮助患者建立胃结肠反射、直结肠反射、直肠肛门反射,使大部分患者在如侧时及便器上利用重力和自然排便机制独立完成排便。
3.高纤膳食联合肠道康复护理方法对卒中便秘患者具有疗效好,价格低廉,病人依从性好,取材方便(就地取材),制作简单等特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患者及家属均易接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五、技术论文发表
1.2017年《中风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的护理效果观察》发表在《医药前沿》杂志
2.2018年《高纤膳食联合肠道康复护理对卒中后便秘的防
治效果》发表在《西部中医药》杂志
3.2018年《高膳食纤维饮食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便
秘的临床研究发表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甘肃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天水市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
1、项目名称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中的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2、完成单位及排序
甘肃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独立完成。
3、前三位完成人贡献和工作量
该操作法主要完成人排序为:王远西、王小军、谢晓驰,其贡献量和工作量如下:
王远西:第一完成人,负责课题设计,技术线路及实施方案制定,项目组织及实施,研发、生产报告审核,成果鉴定及登记组织实施。项目研究内容开发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70%,贡献量占40%。
王小军:主要完成人,负责技术研发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类实验的组织实施及报告编制,成果鉴定及登记材料的准备报送等。项目研究内容开发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80%,贡献量占30%。
谢晓驰:主要完成人,负责项目立项审批、项目实施指导、项目成果应用及评定,成果鉴定衔接等。项目研究内容开发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20%,贡献量占30%。
4、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发表论文等情况
该操作法一是以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等为原料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按不同比例进行复合,复合后进行一次变性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变性,形成多元变性方式,解决了单一淀粉的单一变性的缺点;二是用不同种原料先进行单一变性,将变性后的不同原料的变性淀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复合变性,从而解决了各单一变性的不足。使用该方法制备的复合变性淀粉,无论从保水性、冻融稳定性、耐酸碱性、耐高低温、抗剪切上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目前,该技术已成果注册发明专利,取得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22158684号。
二、天水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1、项目名称
果酱专用变性淀粉。
2、完成单位及排序
甘肃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独立完成。
3、前三位完成人贡献和工作量
该成果主要完成人排序为:苏海岩、谢晓驰、温贯虹、曹龙刚,其贡献量和工作量如下:
苏海岩:第一主持,第一完成人,全面负责项目立项、组织及实施工作,项目研究内容开发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50%,贡献量占40%。
谢晓驰:第二主持,主要完成人,负责项目管理,项目进度推进,各项成果审核等工作,项目研究内容开发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30%,贡献量占30%。
温贯虹:主要完成人,负责工艺试验及批量试验等工作,项目研究内容开发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40%,贡献量占30%。
4、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发表论文等情况
果酱专用变性淀粉以马铃薯淀粉与木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丙烷为醚化剂、用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确定了最佳果酱专用变性淀粉的制作工艺。制作工艺参数如下: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1:1,混合温度40℃,PH为11-11.5,2%环氧丙烷反应24小时;升温至42℃,0.1%三偏磷酸钠反应1小时。
果酱专用变性淀粉应用在果酱生产过程中,提高了制品持水能力、亮度、透明度和贮藏性。
目前该产品于2017年11月份通过省级鉴定,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于今年2月份进行了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登记。